唐石峻财富体验 #14 -神奇公式:30%年化率的投资策略

 

2024年4月30日 | 唐石峻

神奇公式:30%年化率的投资策略

这周我发布了一个“蓄谋已久”的项目

我把我平时的工作全部搬到了会员区

正所谓闷在怀里做,不如公开了做,我发现你们对及时的金融数据更新,基本面分析,技术面分析,以及合理价估值特别感兴趣

每次我发布分析个股的推文总是有很大的流量,反而每次我发投资知识推文反响平平

所以我将会把我的观察单,以及整个个股分析的数据库全部上传到会员区,以后我就会在会员区来发布我所有的工作

回到正题,我的周刊一直以我自己所学的投资知识和我的想法为主,这周也不例外,接下来我来详细谈谈这周我的一些所学以及感悟

神奇公式

这是一个神奇的公式 The Magic Formula

号称30%年化率的投资策略

在2005-2015年间 一度成为投资人的圣经

神奇公式最早是在2005年,由Joel Greenblatt著作的畅销书《The Little Book That Beats the Market》中提到的

并且在2010年的续集《The Little Book That Still Beats the Market》书中进一步详细描述

Joel Greenblatt不仅仅是这两本书的作者,也是哥伦比亚商学院的教授,同时他还是Gotham资产管理公司的创始人和首席投资官

Gotham旗下有很多资产组合,包括私募基金,共同基金,和ETF,目前Gotham管理着合计$4.2B的资产(AUM)

回到神奇公式,根据Joel在书中的描述,这套策略年化回报率有恐怖的30%

虽然是他自己说的,不过也有很多投资人回测了这套策略,虽然没有30%恐怖如斯,但是的确可以跑赢大盘

神奇公式具体是怎样一套策略呢?

  • 只投资市值50M以上的公司

  • 不投资金融板块和公用事业板块

  • 不投资ADR

  • 计算公司EPS

  • 计算公司ROC

  • 利用筛选器将最高EPS和最高ROC的公司进行排名

  • 每个月买2-3只排名最靠前的公司

  • 每年在财年结束一周前,卖出亏钱的股票,来抵免资本利得

  • 每年财年结束一周后,卖出赚钱的股票

  • 重复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神奇公式在2005-2010年代,能够跑赢大盘

但是在最近10年中,由于市场经历了接近十几年的大牛市,频繁交易反而并没有长期投资回报高

不过,我还是觉得神奇公式这种结合基本面,而不是仅仅是看图的交易策略,的确有它的魅力

虽然我自己并不会主动去做交易,不过一套完全不包含任何情绪的交易系统,也是成功的交易策略的基本

金融股

最近各大金融巨头(JPM, WFC, BLK, C, STT)相继发布了2024Q1季度的财报

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我不分析这些股票

我之前有提到过,金融板块的公司,业务模型复杂,并且很多适用于一般企业的指标没法用来衡量这些公司

你也没法使用现金流贴现法来计算这些公司的内在价值

我曾经在YouTube出过一期视频,详细解释通常意义上应该怎么给金融板块公司估值

市值(Market Cap)和有形账面价值(Tangible Book Value)的比,是一个比较有参考意义的指标

如果这些金融巨头的Price to Tangible Book value接近1,甚至小于1,的确可以判断股价被低估

当然这只是相对来说一个大概判断估值的方式

另外一种结合基本面和技术面的投资方式,我在课程中也有提到

不过,总的来说,除非市场严重错误定价,比如09年和20年的机会,我个人不太建议投资金融板块公司

我投资个股旨在寻找市场严重错误定价的机会,把握住在未来能提供10X,甚至更多的回报

而这些金融巨头显然不会轻易给我提供这种投资机会

深入研习 EBIT EBITDA 和Net Income

你应该经常在公司财报中,以及专家财经分析中看到EBIT和EBITDA这两个概念

如果你没听说过,这里我稍微解释下

EBIT (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你也可以简单地把它理解成Operating Income,这两个英文单词其实指的是一个概念—经营利润,我个人喜欢使用的是Operating Income,因为这个意思很直接,公式也很简单,Operating income (EBIT) (经营利润)= Revenue (营收)- COGS(成本)- Operating Expense(经营支出)

而EBITDA(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es,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名字听上去就感觉很拗口

而很多公司在财报中特别喜欢这个词的原因,是因为这个利润还会加上公司的折旧和摊销,所以往往一个公司的EBITDA数额会更大,财报中显示出来会更好看

因为它的计算方式是 EBITDA = 净利润 + 利息 + 税项 + 折旧 + 摊销

查理芒格生前,曾经不止一次对EBITDA发表过他的看法

I think that, every time you see the word EBITDA

You should substitute the words “bullshit earnings”

—Charlie Munger

查理认为,只要你看到EBITDA这个词,你应该把它替换成胡说八道的收益

他之所以这么想其实是很好理解的

因为折旧和摊销是实实在在的开支,已经花掉的开支不应该再加回到利润里

这么比较下来,经营利润,才是真正反映公司经营情况的指标

无独有偶,今年巴菲特在伯克希尔股东信中也提到了经营利润这个概念

他也表达了对经营利润这个指标的认同

并且指出了自从2018年,会计标准有了所谓的“改进”,要求包括未实现的资本利得或损失在内来计算净收益,是不正确的

因为就和EBITDA一样,现在净利也无法反映公司真实的经营情况,比如伯克希尔目前的体量,一天的经历浮动可以超过5B

作为散户投资人,你会面对无数财务指标,可能一组指标反映公司非常牛,但是另一组指标却反映出公司很大的问题

学习正确的投资知识,尤为关键

经营利润(EBIT)是一个不管在任何情形下都很靠谱的指标

职业CEO vs 创始人CEO

Vanilla CEO vs Founder CEO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辩题

目前美股7巨头中,职业CEO和创始人CEO也是势均力敌

创始人CEO:

  • META:Mark Zuckerberg

  • TSLA:Elon Musk

  • NVDA:Jensen Huang

职业CEO:

  • AAPL:Tim Cook

  • AMZN:Andy Jassy

  • MSFT:Satya Nadella

  • GOOGL:Sundar Pichai

目前也很难说,究竟什么风格的CEO更好

创始人CEO们,通常情况下,更愿意追求创新,接受高风险的挑战,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愿景,往往非常自信

反之,职业CEO们,都是玩弄权术的高手,并且精通财报数据和人事管理,游走在董事会和职员之间,游刃有余,深知如何将公司现有业务合理扩张,创造最大化的股东利益,说白了,他们很懂怎么让股价上涨

比如,Uber的创始人CEO,Travis Kalanick,虽然把Uber一手做大,但是他却没有能力把Uber的业务继续扩大

反而Uber在新任CEO,Dara Khosrowshahi的领导下,不但飞速攻占全球市场份额,并且在最新的季度已经实现了大幅的盈利,Uber的前景目前来看非常令人期待

再比如Google现任CEO,Sundar Pichai,他在位期间,Google的股价已经翻了6.3倍

董事会和其他股东们,自然对Sundar的能力是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但是,职业CEO们,最缺乏的品质,是创新

OpenAI的ChatGPT横空出世之后,Google和Sundar Pichai面临了非常大的头风

由于Sundar的保守派作风,现在他也是被无数人诟病,将Google的不作为,全部归结于Sundar身上

再看看微软,现任CEO,Satya Nadella不止一次公开表示,微软在创新上,已经毫无建树,现在微软做的事情,就是收购别人的创新,例如OpenAI

Satya甚至在股东信中提到,“我担任CEO,是因为你们让我担任CEO”,这种态度,已经表明了Satya的立场

这里再提一下阿里巴巴,马云和蔡崇信退居幕后之后,接替CEO的是职业CEO张勇

张勇就是典型的数据党,他发现了营收中品牌商大客户们占比特别大,于是他把大量的资源,都分给了大的品牌商,以及天猫商城,却忽略了,中小型商户才是阿里得以立足的根本

随着拼多多和抖音电商业务越来越大,阿里的电商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终于阿里意识到自己的管理团队已经犯下了大错

虽然创新上,职业CEO们实在是很难有建树,因为他们专精的是权术,是财务数据,是提高现有业务规模的能力,是领导团队的能力

究竟是职业CEO好,还是创始人CEO好呢

我认为不能这么界定

每一个CEO都拥有自己独特的人格

成功的公司,CEO一定是同时兼具创新的理念,以及公司管理之道

比如Mark Zuckerberg, Elon Musk, Jensen Huang

甚至于已经卸任,但是在位期间创造公司辉煌的,Bill Gates,Jeff Bezos

上市公司CEO不是一个美差,要想取得成功,还真得是个全才才行

市场噪音

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来自于Vanguard的创始人,约翰·博格(John C. Bogle)

Time is your friend, impulse is your enemy

Take advantage of compound interest

Do not be captivated by the siren song of the market

意思是说,时间是你的朋友,冲动是你的敌人

利用复利效应,不要被市场中美人鱼的歌声所蛊惑

自从我第一次听到John Bogle的这段话,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细细回味一番

随着我的投资经历不断累积,每次回味都有新的收获

市场的噪音,就像美人鱼的歌声一样,蛊惑人心

心理脆弱,经不起考验的投资人,很容易被诱惑,丧失心智,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前阵子,特斯拉跌到180附近的时候

打开X,youtube,上面满屏幕的抄底特斯拉实现财富自由

这就是典型的市场中美人鱼的歌声

歌声优美动人,相信是人都很想早日实现财富自由

而满大街都在冲你喊话,感觉好像,你如果不抄底特斯拉,你会成为那个唯一被落下的傻瓜

感觉好像全世界其他人,都能通过180抄底特斯拉实现财富自由

昨天,特斯拉跌到了147.05,如果你在180买入特斯拉的话,现在已经跌了18.3%

这种例子还有很多

在你今后的投资生涯中,你还会经历无数次市场中美人鱼歌声的考验

每经历一次考验,你便会成长一次,提升一点自己的能力

成功的投资人,都是在一次又一次失败的教训中涅槃而出的

慢慢的,你会发现,即便科技日新月异,信息传递的速度呈指数增长,AI将会大幅提升,甚至完全省去你的工作步骤

但是股市,很多道理是永恒的,当你掌握了正确的知识,并且拥有一套反复验证过的投资策略

你便能无视市场中美人鱼的歌声

坚持完美执行你的策略,获取非凡的回报

为什么收益率不靠谱

最近我刷到好几个投资圈的创作者在聊收益率

但是我觉得有必要说明一下

收益率虽然是给股票估值的一个参考之一

但是你千万不要一味地只看收益率来做投资决定

收益率(Earnings Yield)如果你没听说过,把它反过来算,市盈率(Price to Earnings)你肯定听说过

收益率其实就是用:每股收益/股价,或者:净利/市值

聪明的你肯定发现,这个公式正好和市盈率的公式相反

其含义其实很好理解,它就是说,你花的钱投资这个公司,每年能产生多少收益

这些创作者提到了,当收益率高于美国10年期国债的时候(目前是4.58%),这个时候说明公司的股价相对便宜,在未来你可以获得高于10年期国债的回报

这个说法的确在特定的情况下,是正确的

但是,很多情况下,事实并非如此

之所以很多人最近围绕这个知识点做内容,是因为最近超级投资人Bill Ackman在Lex Fridman的Podcast的时候,被问到为什么会投资Google

Bill在回答中提到了收益率,22年的时候,Google的收益率一度来到了5.9%左右,超过了当时10年期国债的回报率,这也是Bill投资Google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很多新手可能看到超级投资大佬都使用收益率来给股票估值,你自己是不是也应该依靠收益率平步江湖呢?

显然这是不对的

目前10年期国债有4.58%,换算成PE,1/4.58%=21.83

市场中PE小于21.83的好公司多了去了,难道随便买一支都能获得非凡的回报?

市盈率也好,收益率也罢,其实仅仅只能和同行业的公司作为比较

举几个例子,比如强生集团(JNJ),PE才9,换算成收益率有11.11%,这岂不是高出10年期国债快两倍了?为什么大家不都去投强生呢?

全世界原油巨头的PE平均值才11.43,难道投资石油公司才是唯一出路?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认为真正适用于绝大多数公司的估值方式,是现金流贴现法

这也是价值投资人最喜欢的估值方式,也是你应该花时间学习的主要课题

AI 裁员

你马上就要被AI取代了

我不是危言耸听

最近,Google 宣布再次裁员

特斯拉也宣布将要裁员 14,000 人

望眼望去,META、Microsoft、Apple 都在进行大规模的裁员

虽然当媒体询问 AI 是否会取代员工时,这些企业发言人都声称 AI 会更好地帮助员工完成工作,提高效率

但实际上,这些公司口是心非,裁员一波接一波地进行

AI 真的会取代人类吗?

  • 经营效率回归正常

疫情期间,科技巨头们疯狂扩招业务,同时也雇佣了大量的员工

疫情结束后,随着世界趋于正常,这些电子产品的需求也开始回调至常态

这些公司也开始专注于提升经营效率,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措施就是裁员

  • AI

不管这些公司发言人如何天花乱坠地表述,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AI 带来了效率上的大幅提升,尤其是对于高科技行业

原来可能需要 5 个程序员才能完成的编程任务,现在可能只需要 1 个程序员加上 AI 就能搞定

同时由于 AI 带来的巨大影响,公司也开始重组团队,重新分配资源,裁减与最新 AI 技术无关的人员,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

  • 来自投资人的压力

科技板块是华尔街的宠儿,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科技股总能带来夸张的增长比例

我之前提到过,华尔街最喜欢的就是增长

作为公司管理团队,为了满足投资人的预期,裁员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短期内削减成本以达到预期的策略

公司股价自然会保持增长,投资人们也会很开心

  • Copycat

当一家公司看到另一家公司通过裁员实现亮眼的财报后,很自然地,这家公司也会效仿

因为他们会认为这是非常有效可行的手段

所以有时候,公司裁员,可能也不是因为非裁不可,而可能只是效仿行业龙头的操作而已

EV泡沫破灭

自从特斯拉21年11月站上414.50之后,一度跌了62.1%

特斯拉的最大竞争对手, $BYDDY 日子也好不到哪去,目前距离历史峰值,也跌了38.58%

而与这两家EV巨头截然相反的是其他标普500中的巨头们,$MSFT $AMZN $META $NVDA 个个都在刷新新高

最近,两位特斯拉多年的高管,Drew Baglino 和 Rohan Patel 相继辞职

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特斯拉还能翻身么,现在抄底特斯拉真的能实现财富自由么?

  • 市场定价

市场对特斯拉的估值,其实有一个很大的前提,就是特斯拉能够一直保持持续大幅的增长,就好像19年到22年那段时间

但是事与愿违,特斯拉非但未能保持大幅增长

反而起经营利润自从22年Q4季度之后,已经连续缩水了4个季度,从13.83B降低到23年Q4季度的8.89B,降低了35.72%

虽然最新显示净利有15B,但是,这并不是特斯拉经营很好,而是由于惊人的5.9B税收抵免(Tax Credit)

  • EV市场大环境越来越差

不仅仅是特斯拉很惨, 其他小的EV制造商,比如 $RIVN $LCID $NIO 比特斯拉更惨,各个都是跌了90%多

现在基本上都是各种想方设法不要破产

不仅仅是特斯拉和EV startups,很多传统汽车制造商EV项目也是亏损严重,或者陷入停滞

显然,EV泡沫已经破灭,我们目前还不知道啥时候能见底

  • 央行利率

美联储加息其实刚开始并没有怎么影响到EV市场,所以直到22年,EV市场仍然生机盎然

但是很快,利率上涨带来的影响,就反映到了财报上

因为车贷利率越来越高,消费者自然不想把钱都花在还利息上

销量下降,利率高居不下,EV制造商们只剩下最后一个办法—降价

于是大家一起砍价,简直没有底线

  • 消费者接受程度

虽然EV被誉为世界的未来,即便事到如今,EV仍然可能是世界的未来

但是这个未来的日子,可能离我们没有想象的这么近

之前很多人嫌EV太贵

但是现在EV已经不贵了,市场份额还是不理想

归根结底,还是市场的接受程度

而这中间最大的问题,就是续航和充电

虽然目前基本上都是号称续航400km以上

但是这个续航其实有点虚,比如你使用空调,和暖气的时候,你的公里数掉得都会飞快

再加上给EV充电,既需要找到充电站,并且还需要比加油长很多的充电时间

FCF排名,条件:ROIC>10% Market cap >1B

这周,我突发奇想

我刷选了全世界市值在 $1B 以上

最新ROIC在10%以上的公司

然后按照最新自由现金流FCF从躲到少排名

结果完全意想不到

排名第一的公司居然不是苹果 $AAPL , $NVDA 居然只能拍第十

$FLOT.ME 来自俄罗斯的航运巨头 Sovcomflot 以132.12B傲视群雄

前15中居然有3家中国公司, $TCEHY $BABA $PCCYF

接下来的名字都耳熟能详,分别是 $AAPL $2222.SR Saudi Arabian $GOOGL $MSFT $META $AMZN $PETR4. SA Petroleo Brasileiro $NVDA $UNH $ALV.DE $ABBV

原油公司,和航运公司创造自由现金流的能力简直是傲视群雄

并且这些公司如果按照估值的标准,目前比科技股要便宜非常多

市场给这些公司的定价,也是反映了市场中投资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关注在科技巨头上

毕竟AI来袭,人类科技不断创新才能不断进步

我觉得这个趋势也是非常有意思

亚马逊 Just Walk out Shopping

这周另外一个趣闻来自亚马逊

AI,毫无疑问,是目前最火的词

任何公司都想把项目往AI上靠

比如亚马逊多 ( $AMZN )年大力宣传的 Just Walk Out 购物体验

根据亚马逊的说法,这种购物体验完全省去了传统的付款结账方式,已经实现了全自动化的AI电子识别系统

然而根据最新消息,亚马逊 Just Walk Out系统,原来还有秘密的配方

原来这个系统是靠1000名在印度的员工人工识别的

根据2022年的数据,每1000单中,大约有700单,都来自人工识别

虽然亚马逊发言人极力挽回面子

宣称印度的这个团队只是帮助训练自动识别AI

但是从亚马逊开始将店铺 Just Walk Out 系统逐渐变为智能购物车系统

我们不难看出一些端倪

什么生意是最差的生意,巴菲特

这周我还读到一篇文章,其中讲的是巴菲特最讨厌的是什么样子的公司,我颇受启发

选股,相信是新手股民最头疼的事情

满大街都传开的股票,很难带给你非凡的投资回报

而当你专心去收集信息的时候

你会发现,感觉很多公司增长都非常迅速

究竟应该怎么判断一支公司的股票是否值得投资呢?

在我分析了超过500家公司财报之后,我终于发现了超级投资人们,究竟有什么秘密

为什么他们总是能够成功的在众多公司中选出成功的那一家?

巴菲特曾经说过

最差的公司

就是那些增长非常快,需要大量的资本来支撑其增长,并且还难以实现盈利

关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2015年至今,在我不断的分析公司财报中,我发现了一个华尔街的现象

华尔街和主流财经媒体,很喜欢盲目的追求增长

只要一家公司增长迅速,华尔街便会围绕这家公司,开始造势

公司股价也是会不断被抬高

而当公司增长难以维持,或者开始放缓的时候

这家公司便会被华尔街摒弃

股价也会一落千丈

其实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增长是一模一样的

我认为,公司的增长迅速,很多时候未必是一件好事

如果增长的代价是巨大的CAPEX

一旦资本投资放缓,也就意味着公司增长的结束

如果公司飞速发展的同时,始终没法找到盈利的方法

这场宴席很有可能会提前结束

记住,不要一味的追去增长

公司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会更重要

总结

这周我们就聊到这,我对会员区的新项目非常有热情,因为这就是我每天都在做的工作

想到能给大家提供更多的价值,我无比的兴奋

因为我做内容也好,做会员区也好,都是为了能给你们提供价值,在提供价值的同时,获取回报

希望能在未来继续努力,为你们提供源源不断的价值,帮助大家把握住非凡的投资机会

我是唐石峻,一个投资人,和创作者,我在社交平台上教你如何搞钱,投资,以及如何做社交平台推广

我分享的内容是我多年总结的经验,你将会获取知识最真实的形态

你准备好了之后,接下来,看看我能怎么帮到你

深度研究股市投资机会,分享我的研究成果,展示我的实操,和实际仓位,实时观察单,实时财报数据和我的观点

从新手到高手,搭建投资体系,学习价值投资策略,把握投资计划,实现非凡的回报

Previous
Previous

唐石峻财富体验 #15 -来自中国的隐形巨鲸 | 巴菲特抛售苹果

Next
Next

唐石峻财富体验 #13 -来自加拿大的运动潮牌